全部展开 全部合拢

8.1.2.7 会议

项目团队可以召开规划会议来制定质量管理计划。参会者可能包括项目经理、项目发起人、选定的项目团队成员、选定的相关方、项目质量管理活动的负责人,以及其他必要人员。

组织用于执行项目工作的流程与程序,包括(但不限于):

  • 启动和规划
    • 指南和标准,用于裁剪组织标准流程和程序以满足项目的特定要求;
    • 特定的组织标准,例如政策(如人力资源政策、健康与安全政策、安保与保密政策、质量政策、采购政策和环境政策);
    • 产品和项目生命周期,以及方法和程序(如项目管理方法、评估指标、过程审计、改进目标、核对单、组织内使用的标准化的过程定义);
    • 模板(如项目管理计划、项目文件、项目登记册、报告格式、合同模板、风险分类、风险描述模板、概率与影响的定义、概率和影响矩阵,以及相关方登记册模板);
    • 预先批准的供应商清单和各种合同协议类型(如总价合同、成本补偿合同和工料合同)。
  • 执行、监控:
    • 变更控制程序,包括修改组织标准、政策、计划和程序(或任何项目文件)所须遵循的步骤,以及如何批准和确认变更;
    • 跟踪矩阵;
    • 财务控制程序(如定期报告、必需的费用与支付审查、会计编码及标准合同条款等);
    • 问题与缺陷管理程序(如定义问题和缺陷控制、识别与解决问题和缺陷,以及跟踪行动方案)。
    • 资源的可用性控制和分配管理;
    • 组织对沟通的要求(如可用的沟通技术、许可的沟通媒介、记录保存政策、视频会议、协同工具和安全要求);
    • 确定工作优先顺序、批准工作与签发工作授权的程序;
    • 模板(如风险登记册、问题日志和变更日志);
    • 标准化的指南、工作指示、建议书评价准则和绩效测量准则;
    • 产品、服务或成果的核实和确认程序。
  • 收尾项目收尾指南或要求(如项目终期审计、项目评价、可交付成果验收、合同收尾、资源分配,以及向生产和(或)运营部门转移知识)

项目经理在领导项目团队达成项目目标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整个项目期间,这个角色的作用非常明显。很多项目经理从项目启动时参与项目,直到项目结束。不过,在某些组织内,项目经理可能会在项目启动之前就参与评估和分析活动。这些活动可能包括咨询管理层和业务部门领导者的想法,以推进战略目标的实现、提高组织绩效,或满足客户需求。某些组织可能还要求项目经理管理或协助项目的商业分析、商业论证的制定以及项目组合管理事宜。项目经理还可能参与后续跟进活动,以实现项目的商业效益。不同组织对项目经理的角色有不同的定义,但本质上它们的裁剪方式都一样——项目管理角色需要符合组织需求,如同项目管理过程需要符合项目需求一般。

下面将大型项目的项目经理与大型管弦乐队的指挥作比较,以帮助理解项目经理角色:

  • 成员与角色。大型项目和管弦乐队都包含了很多成员,每个成员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一个大型管弦乐队可能包括由一位指挥带领的上百位演奏者。这些演奏者需要演奏 25 种不同的乐器,组成了多个主要乐器组,例如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和打击乐器。类似的,一个大型项目可能包括由一位项目经理领导的上百位项目成员。这些团队成员需要承担各种不同的角色,例如设计、制造和设施管理。与乐队的主要乐器组一样,项目团队成员也组成了多个业务部门或小组。演奏者和项目成员都会形成对应的团队。
  • 在团队中的职责。项目经理和指挥都需要为团队的成果负责,分别是项目成果和交响音乐会。

这两个领导者都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团队产品,以便进行规划、协调和完成。首先,应审查各自组织的愿景、使命和目标,确保与产品保持一致。然后解释与成功完成产品相关的愿景、使命和目标。最后向团队沟通自己的想法,激励团队成功完成目标。

  • 知识和技能:
  • 指挥不需要掌握每种乐器,但应具备音乐知识、理解和经验。指挥通过沟通领导乐队并进行规划和协调,采用乐谱和排练计划作为书面沟通形式,还通过指挥棒和其他肢体语言与团队进行实时沟通。
  • 项目经理无需承担项目中的每个角色,但应具备项目管理知识、技术知识、理解和经验。

项目经理通过沟通领导项目团队进行规划和协调。项目经理采用书面沟通(文档计划和进度),还通过会议和口头提示或非言语提示与团队进行实时沟通。

本章接下来的部分讨论项目经理角色的主要方面。关于这个话题有数以千计书籍和文章,但本章不涵盖全部内容,而是旨在通过概述让从业者对这个话题有个基本的认识,为深入研究文中提及的各个方面做好准备。

可用于本过程的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包括(但不限于):

  • 冲突管理。见 9.5.2.1 节。冲突管理有助于相关方就目标、成功标准、高层级需求、项目描述、总体里程碑和其他内容达成一致意见。
  • 引导。引导是指有效引导团队活动成功以达成决定、解决方案或结论的能力。引导者确保参与者有效参与,互相理解,考虑所有意见,按既定决策流程全力支持得到的结论或结果,以及所达成的行动计划和协议在之后得到合理执行。
  • 会议管理。见 10.2.2.6 节。会议管理包括准备议程、确保邀请每个关键相关方群体的代表,以及准备和发送后续的会议纪要和行动计划。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时需要的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包括:

  • 冲突管理。见 9.5.2.1 节。必要时可以通过冲突管理让具有差异性的相关方就项目管理计划的所有方面达成共识。
  • 引导。见 4.1.2.3 节。引导者确保参与者有效参与,互相理解,考虑所有意见,按既定决策流程全力支持得到的结论或结果。
  • 会议管理。见 10.2.2.6 节。有必要采用会议管理来确保有效召开多次会议,以便制定、统一和商定项目管理计划。

知识管理工具和技术将员工联系起来,使他们能够合作生成新知识、分享隐性知识,以及集成不同团队成员所拥有的知识。适用于项目的工具和技术取决于项目的性质,尤其是创新程度、项目复杂性,以及团队的多元化(包括学科背景多元化)程度。

工具和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 人际交往,包括非正式的社交和在线社交。可以进行开放式提问(如“谁知道……?”)的在线论坛有助于与专家进行知识分享对话;
  • 实践社区(有时称为“兴趣社区”或“社区”)和特别兴趣小组;
  • 会议,包括使用通信技术进行互动的虚拟会议;
  • 工作跟随和跟随指导;
  • 讨论论坛,如焦点小组;
  • 知识分享活动,如专题讲座和会议;
  • 研讨会,包括问题解决会议和经验教训总结会议;
  • 讲故事;
  • 创造力和创意管理技术;
  • 知识展会和茶座;
  • 交互式培训。

可以通过面对面和(或)虚拟方式来应用所有这些工具和技术。通常,面对面互动最有利于建立知识管理所需的信任关系。一旦信任关系建立,可以用虚拟互动来维护这种信任关系。

见 4.1.2.3 节。可用于本过程的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包括(但不限于):

  • 名义小组技术。名义小组技术是用于促进头脑风暴的一种技术,通过投票排列最有用的创意,以便进一步开展头脑风暴或优先排序。名义小组技术是一种结构化的头脑风暴形式,由四个步骤组成:
  • 向集体提出一个问题或难题。每个人在沉思后写出自己的想法。
  • 主持人在活动挂图上记录所有人的想法。
  • 集体讨论各个想法,直到全体成员达成一个明确的共识。
  • 个人私下投票决出各种想法的优先排序,通常采用 5 分制,1 分最低,5 分最高。为减少想法数量、集中关注想法,可进行数轮投票。每轮投票后,都将清点选票,得分最高者被选出。
  • 观察和交谈。观察和交谈是指直接察看个人在各自的环境中如何执行工作(或任务)和实施流程。当产品使用者难以或不愿清晰说明他们的需求时,就特别需要通过观察来了解他们的工作细节。观察,也称为“工作跟随”,通常由旁站观察者观察业务专家如何执行工作,但也可以由“参与观察者”来观察,通过实际执行一个流程或程序,来体验该流程或程序是如何实施的,以便挖掘隐藏的需求。
  • 引导。见 4.1.2.3 节。引导与主题研讨会结合使用,把主要相关方召集在一起定义产品需求。

研讨会可用于快速定义跨职能需求并协调相关方的需求差异。因为具有群体互动的特点,有效引导的研讨会有助于参与者之间建立信任、改进关系、改善沟通,从而有利于相关方达成一致意见。此外,与分别召开会议相比,研讨会能够更早发现并解决问题。

适合采用引导技能的情境包括(但不限于):

  • 联合应用设计或开发 (JAD)。JAD 会议适用于软件开发行业。这种研讨会注重把业务主题专家和开发团队集中在一起,以收集需求和改进软件开发过程。
  • 质量功能展开 (QFD)。制造行业则采用 QFD 这种引导技能来帮助确定新产品的关键特征。QFD从收集客户需要(又称“客户声音”)开始,然后客观地对这些需要进行分类和排序,并为实现这些需要而设定目标。
  • 用户故事。用户故事是对所需功能的简短文字描述,经常产生于需求研讨会。用户故事描述哪个相关方将从功能中受益(角色),他需要实现什么(目标),以及他期望获得什么利益(动机)。

项目质量管理包括把组织的质量政策应用于规划、管理、控制项目和产品质量要求,以满足相关方目标的各个过程。此外,项目质量管理以执行组织的名义支持过程的持续改进活动。

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包括:

8.1 规划质量管理 — 识别项目及其可交付成果的质量要求和/或标准,并书面描述项目将如何证明符合质量要求和/或标准的过程。

8.2 管理质量 — 管理质量是把组织的质量政策用于项目,并将质量管理计划转化为可执行的质量活动的过程。

8.3 控制质量 — 为了评估绩效,确保项目输出完整、正确,并满足客户期望,而监督和记录质量管理活动执行结果的过程。

图 8-1 概述了项目质量管理的各个过程。虽然各项目质量管理过程通常以界限分明、相互独立的形

式出现,但在实践中它们会以《PMBOK® 无法全面叙述的方式相互交叠、相互作用。此外,不同行业和公司的质量过程各不相同。

图 8-1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图 8-2 概述了项目质量管理过程的主要输入和输出以及这些过程在项目质量管理知识领域中的相

互关系。规划质量管理过程关注工作需要达到的质量,管理质量则关注管理整个项目期间的质量过程。在管理质量过程期间,在规划质量管理过程中识别的质量要求成为测试与评估工具,将用于控制质量过程,以确认项目是否达到这些质量要求。控制质量关注工作成果与质量要求的比较,确保结果可接受。项目质量管理知识领域有两个用于其他知识领域的特定输出,即核实的可交付成果和质量报告。

图 8-2主要项目质量管理过程的相互关系

项目质量管理的核心概念项目质量管理需要兼顾项目管理与项目可交付成果两个方面,它适用于所有项目,无论项目的可交付成果具有何种特性。质量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则需专门针对项目所产生的可交付成果类型而定,例如,对于软件与核电站建设的可交付成果,项目质量管理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无论什么项目,若未达到质量要求,都会给某个或全部项目相关方带来严重的负面后果,例如:

  • 为满足客户要求而让项目团队超负荷工作,就可能导致利润下降、整体项目风险增加,以及员工疲劳、出错或返工。
  • 为满足项目进度目标而仓促完成预定的质量检查,就可能造成检验疏漏、利润下降,以及后续风险增加。

“质量”与“等级”不是相同的概念。质量作为实现的性能或成果,是“一系列内在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 9000)[18]。等级作为设计意图,是对用途相同但技术特性不同的可交付成果的级别分类。项目经理及项目管理团队负责权衡,以便同时达到所要求的质量与等级水平。质量水平未达到质量要求肯定是个问题,而低等级产品不一定是个问题。例如:

  • 一个低等级(功能有限)产品具备高质量(无明显缺陷),也许不是问题。该产品适合一般使用。
  • 一个高等级(功能繁多)产品质量低(有许多缺陷),也许是个问题。该产品的功能会因质量低劣而无效和/或低效。

预防胜于检查。最好将质量设计到可交付成果中,而不是在检查时发现质量问题。预防错误的成本通常远低于在检查或使用中发现并纠正错误的成本。

根据不同的项目和行业领域,项目团队可能需要具备统计控制过程方面的实用知识,以便评估控制质量的输出中所包含的数据。项目管理团队应了解以下术语之间的差别:

  • “ 预防”(保证过程中不出现错误)与“检查”(保证错误不落到客户手中);
  • “ 属性抽样”(结果为合格或不合格)与“变量抽样”(在连续的量表上标明结果所处的位置,表明合格的程度);
  • “ 公差”(结果的可接受范围)与“控制界限”(在统计意义上稳定的过程或过程绩效的普通偏差的边界)。

质量成本 (COQ) 包括在产品生命周期中为预防不符合要求、为评价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因未达到要求(返工)而发生的所有成本。失败成本通常分为内部(项目团队发现的)和外部(客户发现的)两类。失败成本也称为劣质成本。第 8.1.2.3 节给出了每类质量成本的一些例子。

组织选择投资缺陷预防,因为它对产品生命周期有利。由于项目的临时性,针对产品生命周期的COQ 决策,通常是项目集管理、项目组合管理、PMO 或运营的关注点。

按有效性递增排列的五种质量管理水平如下:

  • 通常,代价最大的方法是让客户发现缺陷。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担保问题、召回、商誉受损和返工成本。
  • 控制质量过程包括先检测和纠正缺陷,再将可交付成果发送给客户。该过程会带来相关成本,主要是评估成本和内部失败成本。
  • 通过质量保证检查并纠正过程本身,而不仅仅是特殊缺陷。
  • 将质量融入项目和产品的规划和设计中。
  • 在整个组织内创建一种关注并致力于实现过程和产品质量的文化。

项目质量管理的趋势和新兴实践现代质量管理方法力求缩小差异,交付满足既定相关方要求的成果。项目质量管理的趋势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 客户满意。了解、评估、定义和管理要求,以便满足客户的期望。这就需要把“符合要求”(确保项目产出预定的成果)和“适合使用”(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在敏捷环境中,相关方与项目管理团队合作可确保在整个项目期间始终做到客户满意。
  • 持续改进。由休哈特提出并经戴明完善的“计划 — 实施 — 检查 — 行动 (PDCA)”循环是质量改进的基础。另外,诸如全面质量管理(TQM)、六西格玛和精益六西格玛等质量改进举措也可以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以及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的质量。
  • 管理层的责任。项目的成功需要项目团队全体成员的参与。管理层在其质量职责内,肩负着为项目提供具有足够能力的资源的相应责任。
  • 与供应商的互利合作关系。组织与其供应商相互依赖。相对传统的供应商管理而言,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组织和供应商都更加有益。组织应着眼于长期关系而不是短期利益。互利合作关系增强了组织和供应商互相为对方创造价值的能力,推动他们共同实现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并优化成本和资源。

裁剪考虑因素每个项目都是独特的,因此项目经理需要裁剪项目质量管理过程。裁剪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 政策合规与审计。组织有哪些质量政策和程序?组织使用哪些质量工具、技术和模板?
  • 标准与法规合规性。是否存在必须遵守的行业质量标准?需要考虑哪些政府、法律或法规方面的制约因素?
  • 持续改进。如何管理项目中的质量改进?是在组织层面还是在单个项目层面进行管理?
  • 相关方参与。项目环境是否有利于与相关方及供应商合作?

关于敏捷/适应型环境的考虑因素为引导变更,敏捷方法要求多个质量与审核步骤贯穿整个项目,而不是在面临项目结束时才执行。

循环回顾,定期检查质量过程的效果;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建议实施新的质量改进方法;

后续回顾会议评估试验过程,确定是否可行、是否应继续、或做出调整,或者直接弃用。

为促进频繁的増量交付,敏捷方法关注于小批量工作,纳入尽可能多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要素。

小批量系统的目的是在项目生命周期早期(整体变更成本较低)发现不一致和质量问题。

项目资源管理包括识别、获取和管理所需资源以成功完成项目的各个过程,这些过程有助于确保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使用正确的资源。

项目资源管理过程包括:

9.1 规划资源管理 — 定义如何估算、获取、管理和利用实物以及团队项目资源的过程。

9.2 估算活动资源 — 估算执行项目所需的团队资源,以及材料、设备和用品的类型和数量的过程。

9.3 获取资源 — 获取项目所需的团队成员、设施、设备、材料、用品和其他资源的过程。

9.4 建设团队 — 提高工作能力,促进团队成员互动,改善团队整体氛围,以提高项目绩效的过程。

9.5 管理团队 — 跟踪团队成员工作表现,提供反馈,解决问题并管理团队变更,以优化项目绩效的过程。

9.6 控制资源 — 确保按计划为项目分配实物资源,以及根据资源使用计划监督资源实际使用情况,并采取必要纠正措施的过程。

图 9-1 概括了项目资源管理的各个过程。虽然在本《PMBOK® 指南》中,各项目资源管理过程

以界限分明和相互独立的形式出现,但在实践中它们会以本指南无法全面详述的方式相互交叠和相互作用。

图 9-1项目资源管理概述

团队资源管理相对于实物资源管理,对项目经理提出了不同的技能和能力要求。实物资源包括设备、材料、设施和基础设施,而团队资源或人员指的是人力资源。项目团队成员可能具备不同的技能,可能是全职或兼职的,可能随项目进展而增加或减少。项目资源管理与项目相关方管理之间有重叠的部分(见 13 节),本节(第 9 节)则重点关注组成项目团队的部分相关方。

项目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项目团队由承担特定角色和职责的个人组成,他们为实现项目目标而共同努力。项目经理因此应在获取、管理、激励和增强项目团队方面投入适当的努力。尽管项目团队成员被分派了特定的角色和职责,但让他们全员参与项目规划和决策仍是有益的。团队成员参与规划阶段,既可使他们对项目规划工作贡献专业技能,又可以增强他们对项目的责任感。

项目经理既是项目团队的领导者又是项目团队的管理者。除了项目管理活动,例如启动、规划、执行、监控和关闭各个项目阶段,项目经理还负责建设高效的团队。项目经理应留意能够影响团队的不同因素,例如:

  • 团队环境;
  • 团队成员的地理位置;
  • 相关方之间的沟通;
  • 组织变更管理;
  • 内外部政治氛围;
  • 文化问题和组织的独特性;
  • 其他可能改变项目绩效的因素。

作为领导者,项目经理还负责积极培养团队技能和能力,同时提高并保持团队的满意度和积极性,项目经理还应留意并支持职业与道德行为,确保所有团队成员都遵守这些行为。

实物资源管理着眼于以有效和高效的方式,分配和使用成功完成项目所需的实物资源,如材料、设备和用品。为此,组织应当拥有如下数据:(当前和合理的未来的)资源需求、(可以满足这些需求的)资源配置,以及资源供应。不能有效管理和控制资源是项目成功完成的风险来源。例如:

  • 未能确保关键设备或基础设施按时到位,可能会推迟最终产品的制造;
  • 订购低质量材料可能会损害产品质量,导致大量召回或返工;
  • 保存太多库存可能会导致高运营成本,使组织盈利下降;另一方面,如果库存量太低,就可能无法满足客户需求,同样会造成组织盈利下降。

项目资源管理的趋势和新兴实践项目管理风格正在从管理项目的命令和控制结构,转向更加协作和支持性的管理方法,通过将决策权分配给团队成员来提高团队能力。此外,现代的项目资源管理方法致力于寻求优化资源使用。

有关项目资源管理的趋势和新兴实践包括(但不限于):

  • 资源管理方法。过去几年,由于关键资源稀缺,在某些行业中出现了一些普遍的趋势,涌现出很多关于精益管理、准时制 (JIT) 生产、Kaizen(持续改善)、全员生产维护 (TPM)、约束理论等方法的文献资料。项目经理应确定执行组织是否采用了一种或多种资源管理工具,从而对项目做出相应的调整。
  • 情商 (EI)。项目经理应提升内在(如自我管理和自我意识)和外在(如关系管理)能力,从而提高个人情商。研究表明,提高项目团队的情商或情绪能力可提高团队效率,还可以降低团队成员离职率。
  • 自组织团队。随着敏捷方法在 IT 项目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自组织团队(无需集中管控运作)越来越多。对于拥有自组织团队的项目,“项目经理”(可能不称为“项目经理”)的角色主要是为团队创造环境、提供支持并信任团队可以完成工作。成功的自组织团队通常由通用的专才而不是主题专家组成,他们能够不断适应变化的环境并采纳建设性反馈。
  • 虚拟团队/分布式团队。项目全球化推动了对虚拟团队的需求的增长。这些团队成员致力于同一个项目,却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沟通技术(如电子邮件、电话会议、社交媒体、网络会议和视频会议等)的使用,使虚拟团队变得可行。虚拟团队管理有独特的优势,例如能够利用项目团队的专业技术,即使相应的专家不在同一地理区域;将在家办公的员工纳入团队;以及将行动不便者或残疾人纳入团队。而虚拟团队管理面临的挑战主要在于沟通,包括可能产生孤立感、团队成员之间难以分享知识和经验、难以跟进进度和生产率,以及可能存在时区和文化差异。

裁剪考虑因素由于每个项目都是独特的,项目经理需要裁剪项目资源管理过程。裁剪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 多元化。团队的多元化背景是什么?
  • 物理位置。团队成员和实物资源的物理位置在哪里?
  • 行业特定资源。所在行业需要哪些特殊资源?
  • 团队成员的获得。如何获得项目团队成员?项目团队资源是全职还是兼职?
  • 团队管理。如何管理项目团队建设?组织是否有管理团队建设的工具或是否需要创建新工具?

是否存在有特殊需求的团队成员?是否需要为团队提供有关多元化管理的特别培训?

  • 生命周期方法。项目采用哪些生命周期方法?

在敏捷或适应型环境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易变性高的项目得益于最大限度地集中和协作的团队结构,例如拥有通才的自组织团队。

协作旨在提高生产率和促进创新的问题解决方式。协作型团队可以促进不同工作活动的加速整合、改善沟通、增加知识分享,以及提供工作分配的灵活性和其他优势。

虽然协作的优势也适用于其他项目环境,协作型团队对于易变性高且快速变化的项目成功而言通常是至关重要的,因为集中分配任务和决策所需的时间更少。

对于易变性高的项目,实物和人力资源规划的可预测性要低得多。在这些环境中,关于快速供应和精益方法的协议,对控制成本和实现进度而言至关重要。

团队章程是为团队创建团队价值观、共识和工作指南的文件。团队章程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 团队价值观;
  • 沟通指南;
  • 决策标准和过程;
  • 冲突处理过程;
  • 会议指南;
  • 团队共识。

团队章程对项目团队成员的可接受行为确定了明确的期望。尽早认可并遵守明确的规则,有助于减少误解,提高生产力;讨论诸如行为规范、沟通、决策、会议礼仪等领域,团队成员可以了解彼此重要的价值观。由团队制定或参与制定的团队章程可发挥最佳效果。所有项目团队成员都分担责任,确保遵守团队章程中规定的规则。可定期审查和更新团队章程,确保团队始终了解团队基本规则,并指导新成员融入团队。

虚拟团队的使用为招募项目团队成员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虚拟团队可定义为具有共同目标、在完成角色任务的过程中很少或没有时间面对面工作的一群人。现代沟通技术(如电子邮件、电话会议、社交媒体、网络会议和视频会议等)使虚拟团队成为可行。虚拟团队模式使人们有可能:

  • 在组织内部地处不同地理位置的员工之间组建团队;
  • 为项目团队增加特殊技能,即使相应的专家不在同一地理区域;
  • 将在家办公的员工纳入团队;
  • 在工作班次、工作小时或工作日不同的员工之间组建团队;
  • 将行动不便者或残疾人纳入团队;
  • 执行那些原本会因差旅费用过高而被搁置或取消的项目;
  • 节省员工所需的办公室和所有实物设备的开支。

在虚拟团队的环境中,沟通规划变得日益重要。可能需要花更多时间,来设定明确的期望、促进沟通、制定冲突解决方法、召集人员参与决策、理解文化差异,以及共享成功喜悦。

集中办公是指把许多或全部最活跃的项目团队成员安排在同一个物理地点工作,以增强团队工作能力。集中办公既可以是临时的(如仅在项目特别重要的时期),也可以贯穿整个项目。实施集中办公策略,可借助团队会议室、张贴进度计划的场所,以及其他能增进沟通和集体感的设施。

见 10.1.2.3 节。在解决集中办公或虚拟团队的团队建设问题方面,沟通技术至关重要。它有助于为集中办公团队营造一个融洽的环境,促进虚拟团队(尤其是团队成员分散在不同时区的团队)更好地相互理解。可采用的沟通技术包括:

  • 共享门户。共享信息库(例如网站、协作软件或内部网)对虚拟项目团队很有帮助。
  • 视频会议。视频会议是一种可有效地与虚拟团队沟通重要技术。
  • 音频会议。音频会议有助于与虚拟团队建立融洽的相互信任的关系。
  • 电子邮件/聊天软件。使用电子邮件和聊天软件定期沟通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可作为本过程输入的项目文件包括(但不限于):

  • 问题日志。见 4.3.3.3 节。在管理项目团队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问题。此时,可用问题日志记录由谁负责在目标日期内解决特定问题,并监督解决情况。
  • 经验教训登记册。见 4.4.3.1 节。项目早期的经验教训可以运用到项目后期阶段,以提高团队管理的效率与效果。
  • 项目团队派工单。见 9.3.3.1 节。项目团队派工单识别了团队成员的角色与职责。
  • 团队章程。见 9.1.3.2 节。团队章程为团队应如何决策、举行会议和解决冲突提供指南。

项目沟通管理包括通过开发工件,以及执行用于有效交换信息的各种活动,来确保项目及其相关方的信息需求得以满足的各个过程。项目沟通管理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制定策略,确保沟通对相关方行之有效;第二部分是执行必要活动,以落实沟通策略。

项目沟通管理的过程包括:

10.1 规划沟通管理 — 基于每个相关方或相关方群体的信息需求、可用的组织资产,以及具体项目的需求,为项目沟通活动制定恰当的方法和计划的过程。

10.2 管理沟通 — 确保项目信息及时且恰当地收集、生成、发布、存储、检索、管理、监督和最终处置的过程。

10.3 监督沟通 — 确保满足项目及其相关方的信息需求的过程。

图 10-1 概括了项目沟通管理的各个过程。虽然在本《PMBOK® 指南》中,各项目沟通管理过程

以界限分明和相互独立的形式出现,但在实践中它们会以本指南无法全面详述的方式相互交叠和相互作用。

图 10-1项目沟通管理概述

项目沟通管理的核心概念沟通是指有意或无意的信息交换。交换的信息可以是想法、指示或情绪。信息交换的方法包括:

  • 书面形式。实物或电子形式。
  • 口头形式。面对面或远程形式。
  • 正式或非正式形式(用正式纸质或社交媒体)。
  • 手势动作。语调和面部表情。
  • 媒体形式。图片、行动,甚至只是遣词造句。
  • 遣词造句。表达一种想法的词语往往不止一个,且各词语的含义会存在细微差异。

沟通是指用各种可能的方式来发送或接收信息,或者通过沟通活动(如会议和演讲),或者以工件的方式(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项目报告或项目文档)。

项目经理的大多数时间用于与团队成员和其他项目相关方沟通,包括来自组织内部(组织的各个层级)和组织外部的人员。不同相关方可能有不同的文化和组织背景,以及不同的专业水平、观点和兴趣,而有效的沟通能够在他们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沟通活动可按多种维度进行分类,包括(但不限于):

  • 内部。针对项目内部或组织内部的相关方。
  • 外部。针对外部相关方,如客户、供应商、其他项目、组织、政府,公众和环保倡导者。
  • 正式。报告、正式会议(定期及临时)、会议议程和记录、相关方简报和演示。
  • 非正式。采用电子邮件、社交媒体、网站,以及非正式临时讨论的一般沟通活动。
  • 层级沟通。相关方或相关方群体相对于项目团队的位置将会以如下方式影响信息传递的形式和内容:
  • 向上沟通。针对高层相关方。
  • 向下沟通。针对承担项目工作的团队和其他人员。
  • 横向沟通。针对项目经理或团队的同级人员。
  • 官方沟通。年报,呈交监管机构或政府部门的报告。
  • 非官方沟通。采用灵活(往往为非正式)的手段,来建立和维护项目团队及其相关方对项目情况的了解和认可,并在他们之间建立强有力的关系。
  • 书面与口头沟通。口头(用词和音调变化)及非口头(肢体语言和行为),社交媒体和网站、媒体发布。

沟通可以为成功完成项目与项目集建立必要的关系。用于开展沟通的活动和工件多种多样,从电子邮件和非正式对话,到正式会议和定期项目报告。通过言语、面部表情、手势动作和其他行动有意或无意地发送和接收信息。为了成功管理与相关方的项目关系,沟通既包括制定策略和计划,以便创建合适的沟通工件和开展合适的沟通活动,也包括运用相关技能来提升计划和即兴的沟通的效果。

成功的沟通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据项目及其相关方的需求而制定适当的沟通策略。从该策略出发,制定沟通管理计划,来确保用各种形式和手段把恰当的信息传递给相关方。这些信息构成项目沟通-成功沟通的第二部分。项目沟通是规划过程的产物,在沟通管理计划中有相关规定。

沟通管理计划定义了信息的收集、生成、发布、储存、检索、管理、追踪和处置。最终,沟通策略和沟通管理计划将成为监督沟通效果的依据。

在项目沟通中,需要尽力预防理解错误和沟通错误,并从规划过程所规定的各种方法、发送方、接收方和信息中作出谨慎选择。

在编制传统(非社交媒体)的书面或口头信息的时候,应用书面沟通的 5C 原则,可以减轻但无法消除理解错误:

  • 正确的语法和拼写。语法不当或拼写错误会分散注意力,还有可能扭曲信息含义,降低可信度。
  • 简洁的表述和无多余字。简洁且精心组织的信息能降低误解信息意图的可能性。
  • 清晰的目的和表述(适合读者的需要)。确保在信息中包含能满足受众需求与激发其兴趣的内容。
  • 连贯的思维逻辑。写作思路连贯,以及在整个书面文件中使用诸如“引言”和“小结”的小标题。
  • 受控的语句和想法承接。可能需要使用图表或小结来控制语句和想法的承接。

书面沟通的 5C原则需要用下列沟通技巧来配合:

  • 积极倾听。与说话人保持互动,并总结对话内容,以确保有效的信息交换。
  • 理解文化和个人差异。提升团队对文化及个人差异的认知,以减少误解并提升沟通能力。
  • 识别、设定并管理相关方期望。与相关方磋商,减少相关方社区中的自相矛盾的期望。
  • 强化技能。强化所有团队成员开展以下活动的技能:
  • 说服个人、团队或组织采取行动;
  • 激励和鼓励人们,或帮助人们重塑自信;
  • 指导人们改进绩效和取得期望结果;
  • 通过磋商达成共识以及减轻审批或决策延误;
  • 解决冲突,防止破坏性影响。

有效的沟通活动和工件创建具有如下基本属性:

  • 沟通目的明确;
  • 尽量了解沟通接收方,满足其需求及偏好;
  • 监督并衡量沟通的效果。

项目沟通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新兴实践在关注相关方,以及认可相关方的有效参与对项目及组织的价值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制定和落实适当的沟通策略,对维系与相关方的有效关系是至关重要的。项目沟通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新兴实践包括(但不限于):

  • 将相关方纳入项目评审范围。每个项目的相关方社区中都包括被项目团队确定为对成功达成项目目标和组织成果不可或缺的个人、群体和组织。有效的沟通策略要求定期且及时地评审相关方社区,以管理成员及其态度的变化。
  • 让相关方参加项目会议。项目会议应邀请项目外部甚至组织外部(若适当)的相关方参与。敏捷方法中的一些做法适用于任何类型的项目,例如,简短的每日站会。在每日站会上,项目团队和主要相关方就前一天的成绩和问题以及当天的工作计划展开讨论。
  • 社交工具的使用日益增多。以硬件平台、社交媒体服务和个人便携设备为代表的社交工具已经改变组织及其人员的沟通和业务方式。在公共 IT 基础设施的支持下,社交工具将不同的协作方式融合在一起。网络社交是指用户建立关系网络,与他人共同拓展兴趣和活动。社交媒体工具不仅能支持信息交换,而且也有助于建立更深层次的信任和社群关系。
  • 多面性沟通方法。制定项目相关方沟通策略时,通常应考虑所有可用技术,并从中作出选择;

同时也应尊重因文化、实践和个人背景而产生的对沟通语言、媒介、内容和方式的偏好。可以根据需要采用社交媒体和其他先进的电脑技术。多面性方法能够提高与不同年代和文化背景的相关方沟通的效果。

裁剪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因为每个项目都是独特的,所以项目团队需要裁剪项目沟通管理过程。裁剪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 相关方。相关方是属于组织内部或外部,或者二者都是?
  • 物理地点。团队成员身处何地?团队是否集中办公?团队是否位于相同地理区域?团队是否分散于多个时区?
  • 沟通技术。哪项技术可用于创建、记录、传输、检索、追踪和储存沟通工件?哪些技术最适用于与相关方沟通且成本效益最高?
  • 语言。语言是沟通活动中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使用的是一种语言,还是多种语言?是否已为适应多语种团队的复杂情况安排了资金?
  • 知识管理。组织是否有正式的知识管理库?是否采用管理库?

在敏捷或适应型环境中需要考虑的因素在模糊不定的项目环境中,必然需要对不断演变和出现的细节情况,进行更频繁和快速的沟通。

因此,应该尽量简化团队成员获取信息的通道,频繁进行团队检查,并让团队成员集中办公。

此外,为了促进与高级管理层和相关方的沟通,还需要以透明的方式发布项目工件,并定期邀请相关方评审项目工件。

用于在项目相关方之间传递信息的方法很多。信息交换和协作的常见方法包括对话、会议、书面文件、数据库、社交媒体和网站。

可能影响沟通技术选择的因素包括:

  • 信息需求的紧迫性。信息传递的紧迫性、频率和形式可能因项目而异,也可能因项目阶段而异。
  • 技术的可用性与可靠性。用于发布项目沟通工件的技术,应该在整个项目期间都具备兼容性和可得性,且对所有相关方都可用。
  • 易用性。沟通技术的选择应适合项目参与者,而且应在合适的时候安排适当的培训活动。
  • 项目环境。团队会议与工作是面对面还是在虚拟环境中开展,成员处于一个还是多个时区,他们是否使用多语种沟通,是否还有能影响沟通效率的其他环境因素(如与文化有关的各个方面)?
  • 信息的敏感性和保密性。需要考虑的一些方面有:
  • 拟传递的信息是否属于敏感或机密信息?如果是,可能需要采取合理的安全措施。
  • 为员工制定社交媒体政策,以确保行为适当、信息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

项目相关方之间用于分享信息的沟通方法有几种。这些方法可以大致分为:

  • 互动沟通。在两方或多方之间进行的实时多向信息交换。它使用诸如会议、电话、即时信息、社交媒体和视频会议等沟通工件。
  • 推式沟通。向需要接收信息的特定接收方发送或发布信息。这种方法可以确保信息的发送,但不能确保信息送达目标受众或被目标受众理解。在推式沟通中,可以采用的沟通工件包括信件、备忘录、报告、电子邮件、传真、语音邮件、博客、新闻稿。
  • 拉式沟通。适用于大量复杂信息或大量信息受众的情况。它要求接收方在遵守有关安全规定的前提之下自行访问相关内容。这种方法包括门户网站、企业内网、电子在线课程、经验教训数据库或知识库。

应该采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沟通管理计划所规定的主要沟通需求:

  • 人际沟通。个人之间交换信息,通常以面对面的方式进行。
  • 小组沟通。在三到六名人员的小组内部开展。
  • 公众沟通。单个演讲者面向一群人。
  • 大众传播。信息发送人员或小组与大量目标受众(有时为匿名)之间只有最低程度的联系。
  • 网络和社交工具沟通。借助社交工具和媒体,开展多对多的沟通。

可用的沟通工件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 公告板;
  • 新闻通讯、内部杂志、电子杂志;
  • 致员工或志愿者的信件;
  • 新闻稿;
  • 年度报告;
  • 电子邮件和内部局域网;
  • 门户网站和其他信息库(适用于拉式沟通);
  • 电话交流;
  • 演示;
  • 团队简述或小组会议;
  • 焦点小组;
  • 相关方之间的正式或非正式的面对面会议;
  • 咨询小组或员工论坛;
  • 社交工具和媒体。

沟通管理计划是项目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描述将如何规划,结构化、执行与监督项目沟通,以提高沟通的有效性。该计划包括如下信息:

  • 相关方的沟通需求;
  • 需沟通的信息,包括语言、形式、内容和详细程度;
  • 上报步骤;
  • 发布信息的原因;
  • 发布所需信息、确认已收到,或作出回应(若适用)的时限和频率;
  • 负责沟通相关信息的人员;
  • 负责授权保密信息发布的人员;
  • 接收信息的人员或群体,包括他们的需要、需求和期望;
  • 用于传递信息的方法或技术,如备忘录、电子邮件、新闻稿,或社交媒体;
  • 为沟通活动分配的资源,包括时间和预算;
  • 随着项目进展,如项目不同阶段相关方社区的变化,而更新与优化沟通管理计划的方法;
  • 通用术语表;
  • 项目信息流向图、工作流程(可能包含审批程序)、报告清单和会议计划等;
  • 来自法律法规、技术、组织政策等的制约因素。

沟通管理计划中还包括关于项目状态会议、项目团队会议、网络会议和电子邮件等的指南和模板。如果项目要使用项目网站和项目管理软件,那就要把它们写进沟通管理计划。

管理沟通是确保项目信息及时且恰当地收集、生成、发布、存储、检索、管理、监督和最终处置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促成项目团队与相关方之间的有效信息流动。本过程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开展。

管理沟通过程会涉及与开展有效沟通有关的所有方面,包括使用适当的技术、方法和技巧。

此外,它还应允许沟通活动具有灵活性,允许对方法和技术进行调整,以满足相关方及项目不断变化的需求。图 10-5 描述本过程的输入、工具与技术和输出。图 10-6 是管理沟通过程的数据流向图。

图 10-5管理沟通:输入、工具与技术和输出

• Projectcharter图 10-6管理沟通:数据流向图

本过程不局限于发布相关信息,它还设法确保信息以适当的格式正确生成和送达目标受众。本过程也为相关方提供机会,允许他们请求更多信息、澄清和讨论。有效的沟通管理需要借助相关技术并考虑相关事宜,包括(但不限于):

  • 发送方 - 接收方模型。运用反馈循环,为互动和参与提供机会,并清除妨碍有效沟通的障碍。
  • 媒介选择。为满足特定的项目需求而使用合理的沟通工件,例如,何时进行书面沟通或口头沟通、何时准备非正式备忘录或正式报告、何时使用推式或拉式沟通,以及该选择何种沟通技术。
  • 写作风格。合理使用主动或被动语态、句子结构,以及合理选择词汇。
  • 会议管理。见 10.2.2.6 节。准备议程,邀请重要参会者并确保他们出席;处理会议现场发生的冲突,或因对会议纪要和后续行动跟进不力而导致的冲突,或因不当人员与会而导致的冲突。
  • 演示。了解肢体语言和视觉辅助设计的作用。
  • 引导。见 4.1.2.3 节。达成共识、克服障碍(如小组缺乏活力),以及维持小组成员的兴趣和热情。
  • 积极倾听。见 10.2.2.6 节。积极倾听包括告知已收到、澄清与确认信息、理解,以及消除妨碍理解的障碍。

见 10.1.2.3 节。会影响技术选用的因素包括团队是否集中办公、需要分享的信息是否需要保密、团队成员的可用资源,以及组织文化会如何影响会议和讨论的正常开展。

见 4.3.2.2 节。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能够确保相关方及时便利地获取所需信息。用来管理和分发项目信息的工具很多,包括:

  • 电子项目管理工具。项目管理软件、会议和虚拟办公支持软件、网络界面、专门的项目门户网站和状态仪表盘,以及协同工作管理工具。
  • 电子沟通管理。电子邮件、传真和语音邮件,音频、视频和网络会议,以及网站和网络发布。
  • 社交媒体管理。网站和网络发布;以及为促进相关方参与和形成在线社区而建立博客和应用程序。

适用于本过程的人际关系与团队技能包括(但不限于):

  • 积极倾听。积极倾听技术包括告知已收到、澄清与确认信息、理解,以及消除妨碍理解的障碍。
  • 冲突管理。见 9.5.2.1 节。
  • 文化意识。见 10.1.2.6 节。
  • 会议管理。会议管理是采取步骤确保会议有效并高效地达到预期目标。规划会议时应采取以下步骤:
  • 准备并发布会议议程(其中包含会议目标);
  • 确保会议在规定的时间开始和结束;
  • 确保适当参与者受邀并出席;
  • 切题;
  • 处理会议中的期望、问题和冲突;
  • 记录所有行动以及所分配的行动责任人。
  • 人际交往。人际交往是通过与他人互动交流信息,建立联系。人际交往有利于项目经理及其团队通过非正式组织解决问题,影响相关方的行动,以及提高相关方对项目工作和成果的支持,从而改善绩效。
  • 政治意识。见 10.1.2.6 节。政治意识有助于项目经理在项目期间引导相关方参与,以保持相关方的支持。

可在本过程更新的组织过程资产包括(但不限于):

  • 项目记录,例如往来函件、备忘录、会议记录及项目中使用的其他文档;
  • 计划内的和临时的项目报告和演示。

适用于本过程的数据分析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 风险数据质量评估。风险数据是开展定性风险分析的基础。风险数据质量评估旨在评价关于单个项目风险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使用低质量的风险数据,可能导致定性风险分析对项目来说基本没用。如果数据质量不可接受,就可能需要收集更好的数据。可以开展问卷调查,了解项目相关方对数据质量各方面的评价,包括数据的完整性、客观性、相关性和及时性,进而对风险数据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可以计算这些方面的加权平均数,将其作为数据质量的总体分数。
  • 风险概率和影响评估。风险概率评估考虑的是特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风险影响评估考虑的是风险对一项或多项项目目标的潜在影响,如进度、成本、质量或绩效。威胁将产生负面的影响,机会将产生正面的影响。要对每个已识别的单个项目风险进行概率和影响评估。风险评估可以采用访谈或会议的形式,参加者将依照他们对风险登记册中所记录的风险类型的熟悉程度而定。项目团队成员和项目外部资深人员应该参加访谈或会议。在访谈或会议期间,评估每个风险的概率水平及其对每项目标的影响级别。如果相关方对概率水平和影响级别的感知存在差异,则应对差异进行探讨。此外,还应记录相应的说明性细节,例如,确定概率水平或影响级别所依据的假设条件。应该采用风险管理计划中的概率和影响定义(表11-1),来评估风险的概率和影响。低概率和影响的风险将被列入风险登记册中的观察清单,以供未来监控。
  • 其他风险参数评估。为了方便未来分析和行动,在对单个项目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序时,项目团队可能考虑(除概率和影响以外的)其他风险特征。此类特征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 紧迫性。为有效应对风险而必须采取应对措施的时间段。时间短就说明紧迫性高。
  • 邻近性。风险在多长时间后会影响一项或多项项目目标。时间短就说明邻近性高。
  • 潜伏期。从风险发生到影响显现之间可能的时间段。时间短就说明潜伏期短。
  • 可管理性。风险责任人(或责任组织)管理风险发生或影响的容易程度。如果容易管理,可管理性就高。
  • 可控性。风险责任人(或责任组织)能够控制风险后果的程度。如果后果很容易控制,可控性就高。
  • 可监测性。对风险发生或即将发生进行监测的容易程度。如果风险发生很容易监测,可监测性就高。
  • 连通性。风险与其他单个项目风险存在关联的程度大小。如果风险与多个其他风险存在关联,连通性就高。
  • 战略影响力。风险对组织战略目标潜在的正面或负面影响。如果风险对战略目标有重大影响,战略影响力就大。
  • 密切度。风险被一名或多名相关方认为要紧的程度。被认为很要紧的风险,密切度就高。

相对于仅评估概率和影响,考虑上述某些特征有助于进行更稳健的风险优先级排序。

适用于本过程的数据收集技术包括(但不限于)市场调研。市场调研包括考察行业情况和具体卖方的能力。采购团队可运用从会议、在线评论和各种其他渠道得到的信息,来了解市场情况。采购团队也可以调整具体的采购目标,以便在平衡与有能力提供所需材料或服务的卖方的范围有关的风险的同时,利用成熟技术。

投标人会议(又称承包商会议、供应商会议或投标前会议)是在卖方提交建议书之前,在买方和潜在卖方之间召开的会议,其目的是确保所有潜在投标人对采购要求都有清楚且一致的理解,并确保没有任何投标人会得到特别优待。

项目相关方管理包括用于开展下列工作的各个过程:识别能够影响项目或会受项目影响的人员、团体或组织,分析相关方对项目的期望和影响,制定合适的管理策略来有效调动相关方参与项目决策和执行。用这些过程分析相关方期望,评估他们对项目或受项目影响的程度,以及制定策略来有效引导相关方支持项目决策、规划和执行。这些过程能够支持项目团队的工作。

项目相关方管理的过程是:

13.1 识别相关方 — 识别相关方是定期识别项目相关方,分析和记录他们的利益、参与度、相互依赖性、影响力和对项目成功的潜在影响的过程。

13.2 规划相关方参与 — 规划相关方参与是根据相关方的需求、期望、利益和对项目的潜在影响,制定项目相关方参与项目的方法的过程。

13.3 管理相关方参与 — 管理相关方参与是与相关方进行沟通和协作,以满足其需求与期望,处理问题,并促进相关方合理参与的过程。

13.4 监督相关方参与 — 监督项目相关方关系,并通过修订参与策略和计划来引导相关方合理参与项目的过程。

图 13-1 概括了项目相关方管理的各个过程。虽然在本《PMBOK® 指南》中,各项目相关方管理过

程以界限分明和相互独立的形式出现,但在实践中它们会以本指南无法全面详述的方式相互交叠和相互作用。

图 13-1项目相关方管理概述

项目相关方管理的核心概念每个项目都有相关方,他们会受项目的积极或消极影响,或者能对项目施加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有些相关方影响项目工作或成果的能力有限,而有些相关方可能对项目及其期望成果有重大影响。

关于重大项目灾难的学术研究及分析强调了结构化方法对识别所有相关方、进行相关方优先级排序,以及引导相关方参与的重要性。项目经理和团队正确识别并合理引导所有相关方参与的能力,能决定着项目的成败。为提高成功的可能性,应该在项目章程被批准、项目经理被委任,以及团队开始组建之后,尽早开始识别相关方并引导相关方参与。

相关方满意度应作为项目目标加以识别和管理。有效引导相关方参与的关键是重视与所有相关方保持持续沟通(包括团队成员),以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处理所发生的问题、管理利益冲突,并促进相关方参与项目决策和活动。

为了实现项目收益,识别相关方和引导相关方参与的过程需要迭代开展。虽然在项目相关方管理中仅对这些过程讨论一次,但是,应该经常开展识别相关方、排列其优先级以及引导其参与等活动。至少要在以下时点开展这些活动:

  • 项目进入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
  • 当前相关方不再与项目工作有关,或者在项目的相关方社区中出现了新的相关方成员;
  • 组织内部或更大区域的相关方社区发生重大变化。

项目相关方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新兴实践“ 相关方”一词的外延正在扩大,从传统意义上的员工、供应商和股东扩展到涵盖各式群体,包括监管机构、游说团体、环保人士、金融组织、媒体,以及那些自认为是相关方的人员(他们认为自己会受项目工作或成果的影响)。

项目相关方管理的发展趋势和新兴实践包括(但不限于):

  • 识别所有相关方,而非在限定范围内;
  • 确保所有团队成员都涉及引导相关方参与的活动;
  • 定期审查相关方社区,往往与单个项目风险的审查并行开展;
  • 应用“共创”概念,咨询最受项目工作或成果影响的相关方。该概念的重点是,将团队内受影响的相关方视为合作伙伴。
  • 关注与相关方有效参与程度有关的正面及负面价值。正面价值是相关方(尤其是强大相关方)对项目的更积极支持所带来的效益;负面价值是因相关方未有效参与而造成的真实成本,包括产品召回、组织信誉损失或项目信誉损失。

裁剪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因为每个项目都是独特的,所以项目经理需要裁剪项目相关方管理过程。裁剪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 相关方多样性。现有多少相关方?相关方群体中的文化多样性如何?
  • 相关方关系的复杂性。相关方社区内的关系有多复杂?相关方或相关方群体加入的网络越多,与其相关的信息或误传网络就越复杂。
  • 沟通技术。有哪些可用的沟通技术?为了实现技术的最大价值,目前采用怎样的支持机制?

在敏捷或适应型环境中需要考虑的因素高度变化的项目更需要项目相关方的有效互动和参与。为了开展及时且高效的讨论及决策,适应型团队会直接与相关方互动,而不是通过层层的管理级别。客户、用户和开发人员在动态的共创过程中交换信息,通常能实现更高的相关方参与和满意程度。在整个项目期间保持与相关方社区的互动,有利于降低风险、建立信任和尽早做出项目调整,从而节约成本,提高项目成功的可能性。

为加快组织内部和组织之间的信息分享,敏捷型方法提倡高度透明。例如,邀请所有相关方参与项目会议和审查,或将项目工件发布到公共空间,其目的在于让各方之间的不一致和依赖关系,或者与不断变化的项目有关的其他问题,都尽快浮现。

适用于本过程的数据收集技术包括(但不限于):

  • 问卷和调查。见 5.2.2.2 节。问卷和调查可以包括一对一调查、焦点小组讨论,或其他大规模信息收集技术。
  • 头脑风暴。见 4.1.2.2 节。用于识别相关方的头脑风暴技术包括头脑风暴和头脑写作。
  • 头脑风暴。一种通用的数据收集和创意技术,用于向小组征求意见,如团队成员或主题专家。
  • 头脑写作。头脑风暴的改良形式,让个人参与者有时间在小组创意讨论开始前单独思考问题。信息可通过面对面小组会议收集,或在由技术支持的虚拟环境中收集。

在开展管理相关方参与过程时,应该根据沟通管理计划,针对每个相关方采取相应的沟通方法。

项目管理团队应该使用反馈机制,来了解相关方对各种项目管理活动和关键决策的反应。反馈的收集方式包括(但不限于):

  • 正式与非正式对话;
  • 问题识别和讨论;
  • 会议;
  • 进展报告;
  • 调查。

项目沟通管理的核心概念包括:

  • 沟通是个人和/或小组之间有意或无意的信息交换过程,它描述的是,无论通过活动(如会议和演示等)或人为要素(如电子邮件、社交媒体、项目报告,或项目文档等),信息得以发送或接收的方式。项目沟通管理同时处理沟通过程、沟通活动和人为要素的管理。
  • 有效的沟通会在不同相关方之间建立桥梁。相关方的差异通常会对项目执行或成果产生冲击或影响,因此,所有沟通必须清楚、简洁,这一点至关重要。
  • 沟通活动包括内部和外部、正式和非正式、书面和口头。
  • 沟通可上达至相关方高级管理层、下至团队成员,或横向至同级人员。这将影响信息的格式和内容。
  • 通过语言、面部表情、示意和其他行动,沟通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发生,它包括为合适的人为沟通要素制定策略和计划,并应用技能以提升有效性。
  • 为了防止误解和错误传达需做出努力,而沟通方式、信息传递方和信息都应经过认真选择。
  • 有效的沟通依靠定义沟通的目的、理解信息接收方,以及对有效性进行监督。

在本章中,我们对于项目沟通有关的内容进行了细微但重要的区分。“沟通”这一术语代表沟通的行为,例如,引导会议、信息提供和积极倾听;它还指代沟通人为要素,包括备忘录、演示和电子邮件等。由于不可能控制人员沟通的方式和时间,因此控制沟通过程的名称更改为监督沟通。

与从 X1.1 至 X1.11 节所述信息一致的变更也得到采纳。表 X1-5 对第 10 章的过程进行了总结:

表 X1-5 第 10 章变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