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展开 全部合拢

1.2.3.2 项目集管理

项目集管理指在项目集中应用知识、技能与原则来实现项目集的目标,获得分别管理项目集组成部分所无法实现的利益和控制。项目集组成部分指项目集中的项目和其他项目集。项目管理注重项目本身的相互依赖关系,以确定管理项目的最佳方法。项目集管理注重作为组成部分的项目项目集之间的依赖关系,以确定管理这些项目的最佳方法。项目集和项目间依赖关系的具体管理措施可能包括:

建立一个新的通信卫星系统就是项目集的一个实例,其所辖项目包括卫星与地面站的设计和建造、卫星发射以及系统整合。

关于项目集管理的更多信息,请参见《项目集管理标准》[3]。

标准是基于权威、惯例或共识而建立并用作模式或范例的文件。本标准的开发过程遵循协商一致、开放公开、程序公正和各方平衡的基本原则。本标准描述在大多数时候适用于大多数项目的、被视为良好实践的过程,并把这些过程归入相应的过程组。本标准也对关键的项目管理概念进行定义,包括项目管理与组织战略及目标的关系,项目管理与组织治理、项目组合管理、项目集管理、项目环境及项目成功之间的关系。本标准还介绍项目生命周期、项目相关方,以及项目经理的角色。第 1 章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并提供有关项目管理的背景信息。第 2 章至第 6 章对五大过程组进行逐一定义,并描述其下属过程。第 2 章至第 6 章还描述各项目管理过程的主要作用、输入和输出。本标准将作为《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 指南》)1 的基础和框架。《PMBOK® 指南》通过对相关背景、环境及其对项目管理的影响进行更深入的阐述,来扩展本标准的内容。此外,《PMBOK® 指南》也描述项目管理过程的输入和输出,识别项目管理过程的工具和技术,并按知识领域讨论一些重要概念和新趋势。

本指南基于《项目管理标准》[1]。标准是基于权威、惯例或共识而建立并用作模式或范例的文件。作为美国国家标准协会 (ANSI) 的标准,《项目管理标准》根据协商一致、开放公开、程序公正和各方平衡等概念予以制定。《项目管理标准》是 PMI 项目管理专业发展计划和项目管理实践的基本参考资料。由于项目管理需要根据项目需求进行调整,标准和指南均基于描述性实践,而不是规范性实践。因此,标准确认了在大多时候都被大多数项目视作良好实践的过程。另外,标准还确认了通常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输入和输出。标准不要求执行任何特定过程或实践。《项目管理标准》是《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PMBOK® 指南》)的第二部分。

《PMBOK®指南》更详细地说明了核心概念、新兴趋势、裁剪项目管理过程时应考虑的因素,以及如何将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项目中。项目经理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论执行本标准所描述的项目管理过程。

本指南的范围仅限于项目管理领域,而不涉及任何项目组合、项目集和多个项目的领域;仅在与项目有关时才会提及项目组合和项目集。PMI 还发布了针对项目组合和项目集的两部标准:

  • 《项目组合管理标准》[2];
  • 《项目集管理标准》[3]。

项目管理过程、工具和技术的运用为组织达成目的和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项目可以采用三种不同的模式进行管理:作为一个独立项目(不包括在项目组合或项目集中)、在项目集内或在项目组合内。如果在项目组合或项目集内管理某个项目,则项目经理需要与项目集和项目组合经理互动合作。例如,为达成组织的一系列目的和目标,可能需要实施多个项目。在这种情况下,项目可能被归入项目集中。项目集是一组相互关联且被协调管理的项目、子项目集和项目集活动,以便获得分别管理所无法获得的利益。项目集不是大项目。规模特别大的项目称为“大型项目”。一般定义,大型项目通常需要 10 亿美元或以上的成本,可影响上百万人,并且将持续数年。

有些组织可能会采用项目组合,以有效管理在任何特定的时间内同时进行的多个项目集和项目。

项目组合是指为实现战略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管理的项目、项目集、子项目组合和运营工作。图 1-3 展示了项目组合、项目集、项目和运营在特定情况下如何关联的。

项目集管理和项目组合管理的生命周期、活动、目标、重点和效益都与项目管理不同;但是,项目组合、项目集、项目和运营通常都涉及相同的相关方,还可能需要使用同样的资源(见图 1-3),而这可能会导致组织内出现冲突。这种情况促使组织增强内部协调,通过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管理达成组织内部的有效平衡。

图 1-3 所示的项目组合结构示例表明了项目集、项目、共享资源和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将项目组

合组成部分合为一组能够促进这项工作的有效治理和管理,从而有助于实现组织战略和相关优先级。在开展组织和项目组合规划时,要基于风险、资金和其他考虑因素对项目组合组件排列优先级。项目组合方法有利于组织了解战略目标在项目组合中的实施情况,还能促进适当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治理的实施和协调。这种协调治理方式可为实现预期绩效和效益而分配人力、财力和实物资源。

图 1-3项目组合、项目集、项目和运营

从组织的角度来看项目、项目集和项目组合管理:

  • 项目集和项目管理的重点在于以“正确”的方式开展项目集和项目;
  • 项目组合管理则注重于开展“正确”的项目集和项目。

表 1-2 概述了项目组合、项目集与项目组合管理的比较。

表 1-2项目、项目集、项目组合管理的比较概述

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均需符合组织战略,或由组织战略驱动,并以不同的方式服务于战略目标的实现:

  • 项目组合管理通过选择适当的项目集或项目,对工作进行优先排序,以及提供所需资源,来与组织战略保持一致。
  • 项目集管理对其组成部分进行协调,对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控制,从而实现既定收益。
  • 项目管理使组织的目的和目标得以实现。

作为项目组合或项目集的组成部分,项目是实现组织战略和目标的一种手段,常常应用于作为项目投资主要引导因素的战略规划之中。为了使项目符合组织的战略业务目标,对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进行系统化管理,可以应用组织级项目管理 (OPM)。OPM 指为实现战略目标而整合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管理与组织驱动因素的框架。

OPM 旨在确保组织开展正确的项目并合适地分配关键资源。OPM 有助于确保组织的各个层级都了解组织的战略愿景、支持愿景的举措、目标以及可交付成果。图 1-4 展示了战略、项目组合、项目集、项目和运营相互作用的组织环境。

关于 OPM 的更多信息,请参见《实施组织项目管理:实践指南》[8]。

图 1-4组织项目管理

项目效益管理计划描述了项目实现效益的方式和时间,以及应制定的效益衡量机制。项目效益指为发起组织和项目预期受益方创造价值的行动、行为、产品、服务或成果的结果。项目生命周期早期应确定目标效益,并据此制定效益管理计划。它描述了效益的关键要素,可能包括(但不限于)记录以下内容:

  • 目标效益(例如预计通过项目实施可以创造的有形价值和无形价值;财务价值体现为净现值);
  • 战略一致性(例如项目效益与组织业务战略的一致程度);
  • 实现效益的时限(例如阶段效益、短期效益、长期效益和持续效益);
  • 效益责任人(例如在计划确定的整个时限内负责监督、记录和报告已实现效益的负责人);
  • 测量指标(例如用于显示已实现效益的直接测量值和间接测量值);
  • 假设(例如预计存在或显而易见的因素);
  • 风险(例如实现效益的风险)。

制定效益管理计划需要使用商业论证和需求评估中的数据和信息,例如,成本效益分析数据。

在成本效益分析中已经把成本估算与项目拟实现的效益进行了比较。效益管理计划和项目管理计划描述了项目创造的商业价值如何能够成为组织持续运营的一部分,包括使用的测量指标。测量指标可核实商业价值并确认项目成功与否。

项目效益管理计划的制定和维护是一项迭代活动。它是商业论证、项目章程和项目管理计划的补充性文件。项目经理与发起人共同确保项目章程、项目管理计划和效益管理计划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内始终保持一致。请参见《从业者商业分析:实践指南》[7]、《项目集管理标准》[3]和《项目组合管理标准》[2]。

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是定义、准备和协调项目计划的所有组成部分,并把它们整合为一份综合项目管理计划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生成一份综合文件,用于确定所有项目工作的基础及其执行方式,它仅开展一次或仅在项目的预定义点开展。图 4-4 描述本过程的输入、工具与技术和输出。

图 4-5 是本过程的数据流向图。

图 4-4制定项目管理计划:输入、工具与技术和输出

图 4-5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数据流向图

• Projectcharter项目管理计划确定项目的执行、监控和收尾方式,其内容会因项目所在的应用领域和复杂程度而异。

项目管理计划可以是概括或详细的,而每个组成部分的详细程度取决于具体项目的要求。项目管理计划应足够强大,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项目环境。这种敏捷性有利于随项目进展产出更准确的信息。

项目管理计划应基准化,即,至少应规定项目的范围、时间和成本方面的基准,以便据此考核项目执行情况和管理项目绩效。在确定基准之前,可能要对项目管理计划进行多次更新,且这些更新无需遵循正式流程。但是,一旦确定了基准,就只能通过实施整体变更控制过程进行更新。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进行变更,应提出变更请求以待决定。这一过程将形成一份项目管理计划。在项目收尾之前,该计划需要通过不断更新来渐进明细,并且这些更新需要得到控制和批准。

对隶属于项目集或项目组合的项目,则应该制定与项目集或项目组合管理计划相一致的项目管理计划。例如,项目集管理计划中要求超过某一特定成本的所有变更都需要上报变更控制委员会(CCB)审查,在项目管理计划中就应该对审查流程和成本临界值做出相应规定。

监控项目工作是跟踪、审查和报告整体项目进展,以实现项目管理计划中确定的绩效目标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让相关方了解项目的当前状态并认可为处理绩效问题而采取的行动,以及通过成本和进度预测,让相关方了解未来项目状态。本过程需要在整个项目期间开展。

图 4-10 描述本过程的输入、工具与技术和输出。图 4-11 是本过程的数据流向图。

图 4-10监控项目工作:输入、工具与技术和输出

• Projectcharter图 4-11监控项目工作:数据流向图

监督是贯穿于整个项目的项目管理活动之一,包括收集、测量和分析测量结果,以及预测趋势,以便推动过程改进。持续的监督使项目管理团队能洞察项目的健康状况,并识别须特别关注的任何方面。控制包括制定纠正或预防措施或重新规划,并跟踪行动计划的实施过程,以确保它们能有效解决问题。监控项目工作过程关注:

  • 把项目的实际绩效与项目管理计划进行比较;
  • 定期评估项目绩效,决定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并推荐必要的措施;
  • 检查单个项目风险的状态;
  • 在整个项目期间,维护一个准确且及时更新的信息库,以反映项目产品及相关文件的情况;
  • 为状态报告、进展测量和预测提供信息;
  • 做出预测,以更新当前的成本与进度信息;
  • 监督已批准变更的实施情况;
  • 如果项目是项目集的一部分,还应向项目集管理层报告项目进展和状态;
  • 确保项目与商业需求保持一致。

规划范围管理是为记录如何定义、确认和控制项目范围及产品范围,而创建范围管理计划的过程。本过程的主要作用是,在整个项目期间对如何管理范围提供指南和方向。本过程仅开展一次或仅在项目的预定义点开展。图 5-2 描述本过程的输入、工具与技术和输出。图 5-3 是本过程的数据流向图。

图 5-2规划范围管理:输入、工具与技术和输出

图 5-3规划范围管理:数据流向图

范围管理计划是项目或项目集管理计划的组成部分,描述将如何定义、制定、监督、控制和确认项目范围。制定范围管理计划和细化项目范围始于对下列信息的分析:项目章程(见 4.1.3.1 节)中的信息、项目管理计划(见 4.2.3.1 节)中已批准的子计划、组织过程资产(见 2.3 节)中的历史信息和相关事业环境因素(见 2.2 节)。

项目质量管理包括把组织的质量政策应用于规划、管理、控制项目和产品质量要求,以满足相关方目标的各个过程。此外,项目质量管理以执行组织的名义支持过程的持续改进活动。

项目质量管理过程包括:

8.1 规划质量管理 — 识别项目及其可交付成果的质量要求和/或标准,并书面描述项目将如何证明符合质量要求和/或标准的过程。

8.2 管理质量 — 管理质量是把组织的质量政策用于项目,并将质量管理计划转化为可执行的质量活动的过程。

8.3 控制质量 — 为了评估绩效,确保项目输出完整、正确,并满足客户期望,而监督和记录质量管理活动执行结果的过程。

图 8-1 概述了项目质量管理的各个过程。虽然各项目质量管理过程通常以界限分明、相互独立的形

式出现,但在实践中它们会以《PMBOK® 无法全面叙述的方式相互交叠、相互作用。此外,不同行业和公司的质量过程各不相同。

图 8-1项目质量管理概述

图 8-2 概述了项目质量管理过程的主要输入和输出以及这些过程在项目质量管理知识领域中的相

互关系。规划质量管理过程关注工作需要达到的质量,管理质量则关注管理整个项目期间的质量过程。在管理质量过程期间,在规划质量管理过程中识别的质量要求成为测试与评估工具,将用于控制质量过程,以确认项目是否达到这些质量要求。控制质量关注工作成果与质量要求的比较,确保结果可接受。项目质量管理知识领域有两个用于其他知识领域的特定输出,即核实的可交付成果和质量报告。

图 8-2主要项目质量管理过程的相互关系

项目质量管理的核心概念项目质量管理需要兼顾项目管理与项目可交付成果两个方面,它适用于所有项目,无论项目的可交付成果具有何种特性。质量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则需专门针对项目所产生的可交付成果类型而定,例如,对于软件与核电站建设的可交付成果,项目质量管理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措施。无论什么项目,若未达到质量要求,都会给某个或全部项目相关方带来严重的负面后果,例如:

  • 为满足客户要求而让项目团队超负荷工作,就可能导致利润下降、整体项目风险增加,以及员工疲劳、出错或返工。
  • 为满足项目进度目标而仓促完成预定的质量检查,就可能造成检验疏漏、利润下降,以及后续风险增加。

“质量”与“等级”不是相同的概念。质量作为实现的性能或成果,是“一系列内在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 9000)[18]。等级作为设计意图,是对用途相同但技术特性不同的可交付成果的级别分类。项目经理及项目管理团队负责权衡,以便同时达到所要求的质量与等级水平。质量水平未达到质量要求肯定是个问题,而低等级产品不一定是个问题。例如:

  • 一个低等级(功能有限)产品具备高质量(无明显缺陷),也许不是问题。该产品适合一般使用。
  • 一个高等级(功能繁多)产品质量低(有许多缺陷),也许是个问题。该产品的功能会因质量低劣而无效和/或低效。

预防胜于检查。最好将质量设计到可交付成果中,而不是在检查时发现质量问题。预防错误的成本通常远低于在检查或使用中发现并纠正错误的成本。

根据不同的项目和行业领域,项目团队可能需要具备统计控制过程方面的实用知识,以便评估控制质量的输出中所包含的数据。项目管理团队应了解以下术语之间的差别:

  • “ 预防”(保证过程中不出现错误)与“检查”(保证错误不落到客户手中);
  • “ 属性抽样”(结果为合格或不合格)与“变量抽样”(在连续的量表上标明结果所处的位置,表明合格的程度);
  • “ 公差”(结果的可接受范围)与“控制界限”(在统计意义上稳定的过程或过程绩效的普通偏差的边界)。

质量成本 (COQ) 包括在产品生命周期中为预防不符合要求、为评价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因未达到要求(返工)而发生的所有成本。失败成本通常分为内部(项目团队发现的)和外部(客户发现的)两类。失败成本也称为劣质成本。第 8.1.2.3 节给出了每类质量成本的一些例子。

组织选择投资缺陷预防,因为它对产品生命周期有利。由于项目的临时性,针对产品生命周期的COQ 决策,通常是项目集管理、项目组合管理、PMO 或运营的关注点。

按有效性递增排列的五种质量管理水平如下:

  • 通常,代价最大的方法是让客户发现缺陷。这种方法可能会导致担保问题、召回、商誉受损和返工成本。
  • 控制质量过程包括先检测和纠正缺陷,再将可交付成果发送给客户。该过程会带来相关成本,主要是评估成本和内部失败成本。
  • 通过质量保证检查并纠正过程本身,而不仅仅是特殊缺陷。
  • 将质量融入项目和产品的规划和设计中。
  • 在整个组织内创建一种关注并致力于实现过程和产品质量的文化。

项目质量管理的趋势和新兴实践现代质量管理方法力求缩小差异,交付满足既定相关方要求的成果。项目质量管理的趋势可能包括(但不限于):

  • 客户满意。了解、评估、定义和管理要求,以便满足客户的期望。这就需要把“符合要求”(确保项目产出预定的成果)和“适合使用”(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在敏捷环境中,相关方与项目管理团队合作可确保在整个项目期间始终做到客户满意。
  • 持续改进。由休哈特提出并经戴明完善的“计划 — 实施 — 检查 — 行动 (PDCA)”循环是质量改进的基础。另外,诸如全面质量管理(TQM)、六西格玛和精益六西格玛等质量改进举措也可以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以及最终产品、服务或成果的质量。
  • 管理层的责任。项目的成功需要项目团队全体成员的参与。管理层在其质量职责内,肩负着为项目提供具有足够能力的资源的相应责任。
  • 与供应商的互利合作关系。组织与其供应商相互依赖。相对传统的供应商管理而言,与供应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对组织和供应商都更加有益。组织应着眼于长期关系而不是短期利益。互利合作关系增强了组织和供应商互相为对方创造价值的能力,推动他们共同实现客户的需求和期望,并优化成本和资源。

裁剪考虑因素每个项目都是独特的,因此项目经理需要裁剪项目质量管理过程。裁剪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但不限于):

  • 政策合规与审计。组织有哪些质量政策和程序?组织使用哪些质量工具、技术和模板?
  • 标准与法规合规性。是否存在必须遵守的行业质量标准?需要考虑哪些政府、法律或法规方面的制约因素?
  • 持续改进。如何管理项目中的质量改进?是在组织层面还是在单个项目层面进行管理?
  • 相关方参与。项目环境是否有利于与相关方及供应商合作?

关于敏捷/适应型环境的考虑因素为引导变更,敏捷方法要求多个质量与审核步骤贯穿整个项目,而不是在面临项目结束时才执行。

循环回顾,定期检查质量过程的效果;寻找问题的根本原因,然后建议实施新的质量改进方法;

后续回顾会议评估试验过程,确定是否可行、是否应继续、或做出调整,或者直接弃用。

为促进频繁的増量交付,敏捷方法关注于小批量工作,纳入尽可能多的项目可交付成果的要素。

小批量系统的目的是在项目生命周期早期(整体变更成本较低)发现不一致和质量问题。

项目组合是指为实现战略目标而协调管理的项目、项目集和子项目组合和运营工作。项目组合管理是指为了实现战略目标而对一个或多个项目组合进行的集中管理。项目组合管理的重点是确保项目组合与组织的目标保持一致,并且通过评估项目组合组件来优化资源分配。项目组合可能会包含运营性质的工作。

项目集是相互关联且被协调管理的项目、子项目集和项目集活动,以便获得分别管理所无法获得的利益。项目集包括所属单个项目范围之外的相关工作。项目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技能和原则以实现项目集目标,获得分别管理相关项目集组件所无法实现的效益和控制。项目集也可能包含运营性质的工作。

项目集管理通过授权、变更或终止项目以及管理项目间的依赖关系来支持组织战略。管理项目间的依赖关系可能包括以下行动:

  • 解决影响项目集内各组件的资源制约因素和(或)资源冲突;
  • 确保符合对项目集目的和目标有影响的组织战略;
  • 在同一个治理结构内处理相关问题和开展变更管理;
  • 应对可能影响一个或多个组件的项目和项目集风险;
  • 通过有效分析、排序和监督各组件之间的依赖关系来管理项目集效益的实现。

一个项目可以采用三种不同的模式进行管理:作为完全独立的项目(不隶属于任何项目组合或项目集)、作为项目集的组成部分,或作为项目组合的组成部分。如果一个项目是项目组合或项目集的组成部分,那么项目管理就需要与项目组合和项目集管理进行互动。

图 1-1 所示的项目组合结构表明了组件、共享资源和相关方之间的关系。将项目组合组件归组,有

利于促进对工作的有效治理和管理,排列各组件的优先级,并实现组织战略。在开展组织和项目组合规划时,要基于风险、资金和其他考虑因素对项目组合组件排列优先级。这有利于组织全面审查战略目标在项目组合中的落实情况,开展适当的项目组合、项目集和项目治理,以及分配人力、财力或物力资源。这些资源将根据预期的绩效和收益进行分配。如图 1-1 所示,组织战略与优先级相关联,项目组合与项目集之间、项目组合和项目之间以及项目集与单个项目之间都存在联系。但这些联系并不总是存在严格的等级层次。

组织级项目管理 (OPM) 是开展项目组合管理、项目集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战略执行框架。该框架使组织不断地以可预见的方式取得更好的绩效、更好的结果及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从而实现组织战略。

图 1-1项目组合、项目集与项目管理间的关系示例

项目质量管理的核心概念包括:

  • 项目质量管理需要兼顾项目管理与项目可交付成果两个方面,它适用于所有项目,无论项目的可交付成果具有何种特性。质量的测量方法和技术则需视专门针对项目所产生的可交付成果类型而定。
  • 质量和等级是不同的概念。质量是“一系列内在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ISO 9000)1,而等级是对用途相同但技术特性不同的可交付成果的级别分类。项目经理及团队要负责权衡,以便同时达到所要求的质量与等级水平。
  • 预防胜于检查。最好是在设计时考虑可交付成果的质量,而不是在检查时发现质量问题。预防错误的成本通常远低于在检查或使用中发现并纠正错误的成本。
  • 项目经理可能需要熟悉抽样。属性抽样的结果为合格或不合格,而变量抽样指的是在连续的量表上标明结果所处的位置,以表明合格的程度。
  • 很多项目会为项目和产品衡量确立公差(结果的可接受范围)和控制界限(在统计意义上稳定的过程或过程绩效的普通差异的边界)。
  • 质量成本 (COQ) 包括在产品生命周期中为预防不符合要求、为评价产品或服务是否符合要求,以及因未达到要求(返工)而发生的所有成本。质量成本通常关注项目集管理、项目组合管理、PMO 或运营。
  • 当质量整合到项目和产品规划和设计中时,以及组织文化意识致力于提高质量时,就能达成最有效的质量管理。

X4.6项目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项目资源管理的核心概念包括:

  • 项目资源包括物质资源(设备、材料、设施和基础设施)和团队资源(担任项目角色及承担相关职责的人员)。
  • 管理团队资源和物质资源需要不同的技能和能力。
  • 项目经理应同时是项目团队的主管和经理,而且应在聘用、管理、激励和授权团队成员方面做出适当的努力。
  • 项目经理应了解影响团队的因素,例如,团队环境、团队成员所在的地理位置、相关方之间的沟通、组织变更管理、内部和外部政治、文化问题,以及组织的独特性,uu项目经理还负责积极培养团队技能和能力,同时提高并保持团队的满意度和积极性。
  • 物质资源管理着眼于以有效和高效的方式,分配和使用成功完成项目所需的物质资源,而无法有效管理和控制资源可能会降低项目顺利完工的概率。